Saturday, March 10, 2007

拉萨的小寺庙:木如寺

走進拉薩、走進八廓街,撲面而來依然是迎風招展的風瑪旗、桑煙繚繞的煨桑台、朝佛者行色匆匆的腳步和那永不停息的轉經桶。拉薩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個清晨和傍晚,似乎就是在誦經、轉經、祈禱、祝福中開始的。

很少有人確切地知道,這個古老的聖城究竟有多少座,大大小小的寺院?除了遊客們熟知的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還有格魯派拉薩著名的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外。那些歷史悠久,或是明清以來修建的小廟,恐怕常常被遊客們所忽略,匆匆的遊客們大多慕名那些如雷貫耳的大寺院,卻與那些深藏在拉薩居民區中的寺廟失之交臂,而那些今天並不起眼寺院,卻始終傳承著一種更為樸素和久遠的民族傳統和宗教精神。它們與生活在它們周遍的人結成了一種更為親密的信仰與心靈的血肉關係。

木如寺的滄桑變故

從拉薩的北京路往東步行不遠,有一座古色古香四層藏式建築,這裡就是拉薩城中著名的木如寺,目前也是“拉薩印經院”的所在地。每到拉薩,我少不了鑽進木如寺,向負責拉薩印經院的達扎活佛請教有關大藏經的知識,或參觀正在這裡印刷藏文版大藏經《丹珠爾》的流程,或欣賞木如寺保存完成的明清壁畫和大藏經木刻雕刻。

木如寺,也叫木如寧巴,意思是古老的寺院。據藏文史料記載,遠在吐蕃贊布赤熱巴巾時期,在大昭寺的東、南、北三面修建三座寺院,這三座寺院分別是;東面木如寺,南面的噶瓦寺和北面的正康寺。傳說,在藏王朗達瑪滅佛之初,有位印度高僧班智達達拉屍羅曾在木如寺閉關潛修財神法,但是修行數月,卻無應驗。於是,惱怒的班智達以禪杖觀修的財神像腹部,就在此時,財神的腹中流出金子。因此,班智達恭敬地在此重塑喀薩巴哩財神像,而聞名於時。據說,或許由於財神的緣故,大肆滅佛的藏王朗達瑪當時封閉了拉薩和桑耶寺等其他寺院,而惟獨沒有封閉木如寺。

遺憾的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木如寺已不是吐蕃時期的建築,惟寺院西側的僧房中部,還有東向的藏巴堂保存了早期建築的佈局和風格。明朝時期在過去寺院基礎上重新修建,至清末十三世達賴喇嘛時期,再此進行修葺,逐成今天規模。

木如寺的內部格局分為前堂、拜佛道和佛堂三部分。佛堂面積並不大,後堂空間高大,原先供奉三座大型佛像,四壁繪製有大量精美壁畫,由於年久失修,部分壁畫遭雨水侵蝕,嚴重受損。如今,木如寺內保存有自五世達賴喇嘛以來刊刻的藏文版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的木刻雕版約數萬塊。此外,還保存了十三世達賴喇嘛時期,由藏傳佛教著名高僧喜繞嘉措大師親自負責刊印的藏經《甘珠爾》木刻雕版。

木如寺的壁畫大多為明清所繪,十三世達賴喇嘛擴建時曾補繪部分壁畫。壁畫內容包括釋迦牟尼佛傳記故事,佛、菩薩、護法,和藏傳佛教其他教派人物以及民俗生活場景。尤其是大門左側壁畫,真實描繪了格魯派與蒙古王固實汗之間的關係。

據說,文化大革命時期,木如寺成了拉薩市歌舞團的排練場所,以致於這座古老的寺院得以保護。正像我所瞭解的那樣,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西藏的許多寺院成了當地公社的糧食倉庫,由此保存了許多重要的藏族文化遺產。的確,我說不清楚,是寺院保護了糧食,還是糧食最終保護了寺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