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0, 2007

拉萨市小寺庙:阿尼仑寺

拉薩城中的尼姑寺

對於拉薩的遊客來說,有個寺院你不能不去,這就是位於拉薩林廓南路的阿尼倉姑寺,一個在拉薩城中頗有影響的尼眾道場。

走進倉姑寺大門,首先是一排並不長的轉經桶和畏桑塔,主佛殿就坐落在迎門左側一點。細心的尼姑們把這個家園,收拾的整齊乾淨,清潔幽靜。

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尼姑們悅耳動聽的誦經之聲,越過經堂,傳到了周圍的居民區中,那聲音,不緊不慢,不急不躁,其節奏明快而悠揚。清新、甜靜的女聲中,流露出一絲深沉宏厚的混合音色,彷彿帶你進入了美好的佛教世界當中。

當你置身在這個環境幽雅的尼姑道場,靜下心來,傾聽她們悠揚的誦經之聲時,或許,你能體會到那聲音背後,所孕藏的一份清淨與美好,歡樂與自在。或許,你也能分享她們內心的那份從容與喜悅。

一首過去流行在拉薩的民歌曾這樣唱道:

在一切的狗裡面,
最自由的是野狗;
雖然沒有早飯和晚飯,
也沒有鐵鏈栓著脖子。
在一切的女人裡面,
最自由的是尼姑;
雖然沒有頭飾和項飾,
也不用伺候丈夫公婆。

的確,這首流傳許久的拉薩民歌,可謂真實表達了出家僧尼們生活觀念和價值取向。

說起倉姑寺的歷史,人們習慣上把它追溯到公元7世紀的吐蕃王朝時期。傳說,那個時候一到夏季,拉薩河上遊各個山谷的洪水都順勢而下彙集到了拉薩河,造成拉薩河水突然的爆漲,於是經常發生水災,殃及兩岸的農田和村莊,給廣大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損失。為了消除拉薩河水給百姓和拉薩城造成的危害,藏王松贊干布就在拉薩河的河堤上挖了一個地洞,閉觀誦經,祈願消除水患,人民安居,百姓幸福。後來人們把藏王松贊干布修行過的地洞稱為“倉姑”,也就是地洞的意思。

公元十二世紀,一位人們稱為神醫的傑瓦奔在修行洞曾閉觀修行,據說,得此大成就,使得這個早已聞名的修行洞更加盛名遠播。到了公元十五世紀,宗喀巴大師的得意弟子古覺多丹在修行洞的基礎上了正式修建了倉姑寺,不過那時寺院的規模並不很大。直到公元二十世紀初,帕邦卡仁頗且和第90甘丹赤巴強巴曲扎出資大規模的擴建,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作為拉薩城中唯一的女眾寺院,倉姑寺有著自己的傳統和風格。自清朝以來倉姑寺在拉薩的影響越來越大,它不僅成了藏族女性出家修行,徵得解脫圓滿的修行場所,也成了拉薩城中達官貴族女子們,短期學習佛教文化和各種知識的女子學校。據說,西藏著名的女活佛桑頂·多傑帕姆也是在這個寺院裡舉行受戒儀式的。

作為女眾道場,倉姑寺注重傳承和弘揚觀音菩薩和度母信仰的法事與儀軌。比如寺院經常舉行的會供儀式是“度母會供儀軌”、“瑜伽母修持儀軌”、“尊勝佛母長壽儀軌”等。按照寺院的要求,每天八點在經堂舉行“日常課誦”,即會供儀式,一直到下午4點結束。每個月要舉行七次較大型的集體誦經法會。

倉姑寺的寺管會副主任次珍拉姆告訴我,藏歷三十日,舉行“懺悔儀軌”,主要是學修“菩提道之加行念誦次第儀軌”。藏歷每月初五,舉行“女神補酬儀軌”,這個佛教儀式接近於漢地的放焰口,以會供、施食等供品酬謝“六臂怙主”、“吉祥天退敵佛母”、“十二桿瑪女神”和“多聞天等護法諸神。每月初八,舉行“度母四曼陀羅”和“藥師佛”等會供儀式。初十舉行“勝樂金剛自入灌頂儀軌”,每月的十五則要舉行“十六尊者”和“尊勝佛母長壽法”會供法會。然後,每月的二十一舉行“大威德一勇自入灌頂儀式”。二十五舉行“瑜伽母修持儀軌”和“那若空行修煉法”會供法會。倉姑寺的定員編制是100名僧尼,但現有95名出家僧尼。

倉姑寺主佛殿的面積並不很大,分上下兩層,上層是經堂。殿門沿台階而上,殿門兩邊繪製有四大天王壁畫,屋簷和門柱雕飾,幾乎與其他藏傳佛教寺院相同。門柱上方,則是傳統的獅面和人面柱頭像。倉姑寺主供十一面觀音菩薩,另有文殊菩薩、無量壽佛、宗喀巴大師和十三幅明清以來唐卡等。

倉姑寺最著名算是主佛殿一層地下的松贊干布修行洞。洞內供奉著吐蕃國王松贊干布塑像,每天有三名專職的尼姑在這裡,按時誦經祈禱,擺放供品,或是替換燈油。多少個世紀以來,這個古老神聖的修行洞,不知迎來送往了多少來自各地的香客和朝聖者,接受著藏族人民的頂禮膜拜直到今天。

No comments: